| | | |
| | | La:绝缘电阻满足如下要求 额定电压 V | | | | | | | | | | | | SELV:安全特低电压。 PELV:保护特低电压。 FELV:功能特低电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b:减速箱齿轮副存在较大磨损,电梯换向齿轮副存在冲击 |
Lc:减速器存在断齿、齿轮副缺损、主轴有疲劳裂纹等情况 |
| | |
|
|
| | |
|
|
| | |
Lb:绳槽磨损较大,有较多的粉末,但未改变绳槽形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Lc:制动器机械部件为非冗余制动器,机械部件为单组设置(单铁芯、单弹簧) |
| | |
|
Lc:动作异常,制动器双边闸瓦的不同步 注:动作监测正常时为Ⅱ,无有效的动作监测时为Ⅰ |
| | La:合闸时制动面贴合均匀,松闸时制动面不发生摩擦 |
|
| | |
Lb:制动器监测功能无效 注:动作监测不能取消或可取消时为Ⅱ,无制动力验证方法时为Ⅰ |
Lc:冗余型驱动主机未设置对其动作或制动力的自监测 |
| | | La:紧急救援操作装置齐全完好,检查盘车手轮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功能有效 |
Lc:紧急救援操作装置齐全缺损或功能无效,检查盘车手轮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功能无效 |
| | La:松闸扳手未出现严重锈蚀、严重变形或裂纹,松闸钢丝绳未出现锈蚀、卡阻或断裂 |
Lc:松闸扳手出现严重锈蚀、严重变形或裂纹,松闸钢丝绳出现严重锈蚀、卡阻或断裂 |
| | La:每一组制动部件松闸装置是分开设置;或多组制动部件共用一套松闸装置时,手动松闸杆不会跟随磁场变化转动 |
Lc:多组制动部件共用一套松闸装置,且手动松闸杆可能跟随磁场变化转动 |
| | La:对于可拆卸盘车手轮,设有检查盘车手轮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且电气安全装置功能正常有效 |
Lc:对于可拆卸盘车手轮,没有设置检查盘车手轮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或电气安全装置功能失效 |
| | |
Lc:蓄电池出现漏液,或充电后蓄电池电压明显低于正常工作电压,或不满足轿厢移动距离的要求 注:有电量自监测时为Ⅱ,无电量自监测时为Ⅰ |
| | | |
|
| | La:钢丝绳未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或弯折; |
Lc:钢丝绳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压扁或弯折; |
| | |
|
| | | La:钢丝绳外层绳股在一个捻距内各类形式的断丝数: 断丝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上述断丝数的参考长度为一个捻距,约为6d(d表示钢丝绳的公称直径)。 |
|
Lc:钢丝绳外层绳股在一个捻距内各类形式的断丝数: 断丝的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上述断丝数的参考长度为一个捻距,约为6d(d表示钢丝绳的公称直径)。 |
|
| | La:包覆层未见压痕、弯折、穿刺、凹陷、鼓包、纵向开裂或包覆材料剥落 |
Lc:包覆层出现压痕、弯折、穿刺、凹陷、鼓包、纵向开裂或包覆材料剥落 |
| | La:包覆绳(带)的实测直径(实测厚度)相对公称直径(公称厚度)未减少至制造商提供的允许值 |
Lc:包覆绳(带)的实测直径(实测厚度)相对公称直径(公称厚度)减少至制造商提供的允许值 |
| | La: 锥套、楔形套、楔块与钢丝绳或包覆带固定可靠,拉杆锁紧或固定 |
Lc:锥套、楔形套、楔块与钢丝绳或包覆带松脱,拉杆无法锁紧或固定 |
| | |
Lb:绳头组合表面锈蚀面积较大,或局部锈蚀深度较大 |
|
| | |
|
| | |
|
| | |
Lc:滑轮及其支撑结构出现严重变形或明显裂纹,非金属材质反绳轮绳槽破损或不正常磨损、出现裂纹、轴承异常,非金属材质反绳轮使用年限达到15年 |
| | | La:全包覆型补偿链(缆)表面包裹材料未出现脱落、严重开裂或磨损,或无包裹材料的链环表面未出现严重的锈蚀或脱焊 |
Lc:全包覆型补偿链(缆)表面包裹材料出现脱落、严重开裂或磨损,或无包裹材料的链环表面出现严重的锈蚀或脱焊 |
| | |
|
| | | |
|
| | |
|
Lc: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 a) 轿架变形导致轿底倾斜大于其正常位置5%; b) 轿架严重变形,导致导靴或安全钳不能正常工作; c) 轿架出现脱焊或材料开裂,影响电梯安全运行; d) 轿架严重腐蚀 |
| | La:轿底未出现明显变形、开裂、锈蚀或穿孔,玻璃轿壁、轿顶未出现可见裂纹 |
Lc:轿底严重变形、开裂、锈蚀或穿孔,玻璃轿壁、轿顶出现裂纹 |
| | |
|
| | |
|
| | | |
Lc: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 a) 对重(平衡重)架出现严重变形,导致导靴或对重(平衡重)安全钳不能正常工作; b) 对重(平衡重)架直梁、底部横梁发生变形,不能保证对重(平衡重)块在对重(平衡重)架内的可靠固定; c)对重(平衡重)架严重锈蚀 |
| | La:对重块未出现严重开裂、严重变形或断裂;对重块外包材料未出现破损 |
Lc:对重块出现严重开裂、严重变形或断裂;对重块外包材料出现破损且内部材质可能向外泄露 |
| | |
|
| | | |
|
|
| | La: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地坎外观完好,无变形,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之间的间隙不大于35mm; 2)地坎滑槽外观完好,无变形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地坎变形,导致层门地坎与轿厢地坎之间的间隙大于35mm; 2)地坎断裂、开焊、严重磨损或锈蚀,影响层门和轿门正常工作; 3)地坎滑槽变形,影响门扇正常运行或导致门导靴脱轨 |
| | | |
|
| | |
Lc:门扇严重锈蚀穿孔、破损穿孔、裂纹或出现锋利锐边,或加强筋脱落 |
| | |
Lc:门机工作不正常 注:有相应自监测时为Ⅲ,无自监测时为Ⅱ |
| | La:啮合深度不小于制造单位设计值,或不小于地坎槽深度的75% |
Lc:啮合深度小于制造单位设计值,无制造单位设计值的,小于地坎槽深度的75% |
|
| | La:地坎未出现断裂、开焊、严重磨损或腐蚀,地坎滑槽未见明显变形 |
Lc:地坎出现断裂、开焊、严重磨损或腐蚀,或地坎滑槽变形,影响门扇正常运行或导致门导靴脱轨 |
|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有裂纹或活动部件不灵活; 2)严重磨损、变形或脱焊; 3)导向装置与导向结构出现导向严重阻滞、配合异位,或导向过程异常声响且无法修复; 4)保持装置出现严重锈蚀、磨损或变形,或保持结构出现配合异位,无法满足设计啮合尺寸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Lc:电气安全装置功能失效,或出现可能影响功能的破损。 |
| | | La: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限速器夹块能压紧钢丝绳; 2)夹绳钳与限速器钢丝绳间隙不大于3 mm(或制造单位设计值); 3)限速器的动作触发速度符合要求; 4)限速器上安全开关功能有效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限速器触发装置动作不灵活,夹持装置动作不可靠; 2)限速器动作时,不能有效提拉安全钳; 3)触发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或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限速器,动作时不能有效触发; 4)限速器机械动作、电气动作速度不符合要求; 5)限速器外壳发生变形、严重锈蚀或开裂; 6)限速器绳轮出现裂纹,绳槽缺损或严重磨损 |
| | |
|
| | |
|
| | |
|
|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张紧轮变形或开裂; 2)张紧轮轴承损坏; 3)张紧轮绳槽缺损或严重磨损; 4)张紧装置的机械结构严重变形; 5)张紧检查开关破损或功能失效 |
| | | |
|
| | La:构件运动灵活性良好,未出现裂纹、变形、锈蚀、脱落 |
Lb:构件运动中存在轻微卡阻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a)构件运动中存在严重卡阻; b)安全钳钳体、夹紧件(锲块或滚柱等)出现裂纹或严重永久变形; c)夹紧件出现磨损或锈蚀,无法有效制停轿厢或对重; d)弹性部件出现永久变形,无法有效制停轿厢或对重; e)导向件出现变形或脱落,块无法正常动作有效制停轿厢或对重 |
| | | |
|
| | La:油位保持在最低油位线以上,且液压油无大面积泄漏 |
|
| | | |
|
| | |
|
| | La:缓冲器弹簧应无严重锈蚀或裂纹,无明显永久变形 |
Lc:缓冲器弹簧出现严重锈蚀或裂纹,动作后出现永久变形或损坏 |
| | La:未过有效期使用,或非金属材料未出现开裂、剥落等老化现象,动作后完好 |
Lc:过有效期使用,使用年限达到10年,或非金属材料出现开裂、剥落等老化现象,动作后出现影响正常工作的永久变形或损坏 |
| | | |
|
|
| | La:动作灵活可靠,能有效制停以额定速度上行的空载轿厢 |
Lc:动作不灵敏或失效,不能有效制停以额定速度上行的空载轿厢 |
| | |
|
| | | |
|
|
| | La:动作灵活可靠,试验速度下的移动距离不大于设计允许值 |
Lc:动作不灵敏或失效,试验速度下的移动距离大于设计允许值 |
| | |
|
| |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输入输出主回路电路板铜皮断裂; 2)直流母线电容鼓包、漏液或明显烧坏; 3)输入或输出、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的接线端子和铜排出现严重的过热变形、拉弧氧化或腐蚀; 4)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 |
| | | |
|
|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外壳破损; 2)当切断或接通线圈电路时,触点不能正确、可靠地断开或闭合; 3)触点严重磨损或锈蚀; 4)电磁噪音很大,且无法降低 |
|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控制柜柜体严重锈蚀变形、损坏,导致柜内元器件无法固定和正常使用; 2)控制柜内电气元件失效导致电梯不能运行; 3)控制柜绝缘电阻不满足相关要求; 4)变压器、变频器、电路板、接触器、制动电阻等因老化出现电阻增大、短路、过载、载荷不平衡等情况,导致其工作温度异常升高 |
| | |
|
| | |
Lb:触点严重锈蚀,影响正常运行;或触点严重烧灼或接触不良 |
Lc:驱动安全触点的结构失效,或触发安全开关的机械装置失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a:非安全电压带电部件(如安全开关、变频器等)绝缘外壳完好 |
Lc:非安全电压带电部件(如安全开关、变频器等)绝缘外壳有严重破损 |
| | |
|
| | |
|
|
| 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PESSRAL) | 15.1 含有电子元件的安全电路和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PESSRAL) |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外壳防护破损,导致防护等级下降; 2)型式试验规定的安全功能失效或误动作; 3)电路板发生短路、断路、元器件脱落等情况,视为达到报废技术条件; 4)传感器和检测开关出现短路、断路、元器件脱落等情况,视为达到报废技术条件 |
| | | La: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护套无开裂; 2)绝缘材料无破损、老化; 3)线芯无断裂或短路; 4)电缆无严重变形、扭曲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护套出现开裂,导致线芯外露; 2)绝缘材料发生破损、老化,导致线芯外露或绝缘电阻不满足相关要求; 3)线芯发生断裂或短路,电缆的备用线无法满足需要; 4)电缆严重变形、扭曲 |
| | | La: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柱塞无锈蚀、磨损、损伤及漏油; 2)柱塞无变形; 3)缸筒无锈蚀、变形; 4)对接式柱塞连接良好; 5)对接式缸筒连接良好; 6)缓冲制停有效; 7)多级式液压缸内置液压同步机构有效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柱塞严重锈蚀、磨损、损伤导致漏油; 2)柱塞受外力导致变形; 3)缸筒严重锈蚀、变形; 4)对接式柱塞连接失效; 5)对接式缸筒连接失效; 6)缓冲制停失效; 7)多级式液压缸内置液压同步机构失效 |
| | La: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无腐蚀、变形、漏油; 2)管接头无漏油 |
Lc:存在下列情形之一: 1)严重腐蚀、变形、漏油; 2)管接头漏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