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GB7588,让电梯更安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政府对关系到公众安全的产品及设备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特种设备,正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国家与各地先后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以下简称“安全规范”)、《电梯安装监督检验及定期检验规程》(以下简称“检验规程”),这些都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重视人的生命安全”的理念,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正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GB7588-2003“安全规范”第12.5.1条要求:“如果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借用平滑且无辐条的盘车手轮能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站。”第12.5.2条又进一步要求“如果12.5.1规定的力大于400N,机房内应设置一个符合14.2.1.4规定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从“安全规范”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对于普通有机房蜗轮蜗杆式曳引机,盘车力小于400N,仍可用手动盘车轮装置盘车;二是如果盘车力大于400N,尤其像无机房、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及大直流驱动等无法用盘车轮盘车的电梯,就必须加装应对停电或故障时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
对于第一点,大家在认识上基本都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第二点,一般电梯生产厂家或电梯用户甚至电梯的检验人员,都误解为只要电梯控制柜上有紧急电动运行装置,认为在电梯应急时,只要按动控制柜的点动按钮,操作电梯上下到平层区即可。但这里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停电怎么办?二是控制系统出故障怎么办?比如电梯的控制器或变频器出故障?在这两种情况下,电梯紧急电动运行操作装置都将失效!有的电梯厂家采用了在无机房或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驱动的电梯上加装小功率UPS供电让电梯松闸溜车应急方法,但这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机械磨擦系数,当轿厢和对重接近平衡状态时,电梯无法溜车,达不到慢速移动平层的目的;二、有的控制系统设计曳引机输出无封星,这样溜车速度就有可能越溜越快,人为随意性较大,不能准确控制,被困轿厢里的人会感觉很不舒适和不安,而且容易造成冲顶或蹲坑危险事故。
让我们来看一下国家质检总局配套出台的新“检验规程”,第2.10.1※ 条明确规定:“
应当有停电或者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进行紧急操作的慢速移动轿厢措施,操作可靠。如果所需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可以采用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否则机房内应当设置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
也就是说,所设置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当停电时能用;二是当电气系统发生故障时也能用。所以,传统的控制柜的紧急电动运行操作装置是不满足GB7588-2003“安全规范”的,是不合格的!这是一条打“*”的重要条款,一项否决制,一条不合格就通不过。因此,真正满足GB7588-2003“安全规范”的“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必须严格具有停电应急和故障应急两种功能。
上海稳上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多功能电梯应急装置是完全符合GB7588-2003“安全规范”的,具备在停电或电气系统故障时进行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而且是全自动的。它采用高可靠的工业电脑控制,在电梯遇到电网或电梯控制系统故障时,10秒钟可立即切换,由蓄电池逆变,IPM智能模块驱动,将电梯紧急慢速移动到门区位置,并打开轿门和厅门,让乘客安全走出电梯,避免受困。目前,该产品各项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被上海市科委列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博览会“金奖”,并被中、法两国列为“向欧盟市场推荐产品”。近年来,全国电力供应十分紧张,许多地方闹电荒,电梯关人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了一些不该有的恶性事故。为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国内众多宾馆、医院、商务办公楼等重要场所把装配上海稳上创新技术公司的电梯应急装置作为首选措施,有效杜绝了这类事故的发生,上海稳上创新技术公司的电梯应急装置也被众多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亲切誉为“电梯保护神”、“电梯卫士”。
2004年,上海市政府发布了第22号令《上海市电梯安全监察办法》,并于8月1日开始实施。22号令规定,如果发生电梯困人,相关单位必须在30分钟内赶到并放人,否则可处以最高达两万元的罚款。广州市政府也发布了类似的法令,这些规定对电梯厂家、维保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想在这样的大城市,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限是难以保证的。电梯安全运行关系到众多企业的生存与成千上万人的切身利益,安全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认真贯彻GB7588-2003“安全规范”,让电梯运行更安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