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吧 发表于 2024-2-28 09:24

2015年电梯检验员试卷开卷

2015年电梯检验员试卷开卷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共35分。请选择最合适的答案填写在()内)1.按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受检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的要求及时整改,并且在(A)内向检验机构提交填写了处理结果的《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以及整改报告等见证资料。(第十七条)A. 规定的时限   B. 10日            C. 15日            D.10个工作日2. 按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维护保养单位自检报告存在(D),质疑其自检能力时,检验机构应向维护保养单位出具《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第十七条)A. 要求测试数据项目的检验结果与自检结果存在多处较大偏差B. 无测试数据项目的自检结果与实物状态不一致C. 未采用检验机构发布的格式D.A或B3. 按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电梯定期检验报告中不允许使用的检验结论是(C)。(第二十三条)A. 合格         B. 不合格          C. 整改后合格      D. 复检合格4.按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检验工作完成后,或者达到《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提出的时限而受检单位未反馈整改报告等见证材料的,检验机构应当在(A)个工作日内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八条)A. 10            B. 15            C. 20            D. 305. 按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C)应由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第九条)A. 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电梯            B. 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C.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病床电梯      D. A或B或C6. 按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消防员电梯的维保单位应当按照该电梯的(C)的要求制定日常维护保养项目和内容。(第二十条)A. 检验单位      B.安装单位      C. 制造单位         D.使用单位 7. 根据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的定义,(A)是指伤害发生的概率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的综合。(2.10)A. 风险      B. 危险         C. 遗留风险   D. 风险评价8. GB/T 20900—2007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中所指的“危险”是(D)。(2.5)A. 伤害发生的概率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的综合         B. 伤害发生的概率    C.对身体的损伤,或对人体健康、财产或环境的损害    D. 潜在的伤害源 9.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中所指的安全是消除了(A)的风险。(3.1)A. 不可接受       B. 所有            C. 人员伤亡      D. 不可预见10. GB 28621—2012《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所称的(B),是指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允许电梯在端站之间自由移动的机械装置。在人员进入轿顶或底坑时,该装置限制轿厢的行程,保证顶层或底坑有足够的安全空间。(3.2)A. 机械锁定装置    B. 可移动止停装置   C. 机械止挡装置    D. 机械制停装置11. 按GB 28621—2012《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当顶部间距不符合GB 7588—2003中的要求时,电梯应设置(C)和控制电梯运行的安全系统。A. 机械锁定装置                        B. 可移动止停装置   (5.5.1)C. 保证顶层安全空间的装置            D. 机械制停装置12. 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每个层门地坎下的井道壁应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垂直表面,它的高度不应小于(B)。(5.4.3)A. 1/2的开锁区域    B. 1/2的开锁区域加上50mm    C. 0.2m    D. 0.35m13. 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轿厢应有自动再充电的紧急照明电源,在正常照明电源中断的情况下,它能至少供1W灯泡用电(A)。(8.17.4)A.1 h            B.2 h             C.3 h             D.5 h14. 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轿厢缓冲器支座下的底坑地面应能承受(A)的作用力。(5.3.2.2)A.满载轿厢静载4倍                B.满载轿厢静载1.5倍C.至少1000N         `             D.至少5000N 15.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当乘客在轿门关闭过程中,通过入口时被门扇撞击或将被撞击,一个保护装置应自动地使门重新开启。此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每个主动门扇最后(B)的行程中被消除。(8.7.2.1.1.3)A. 30mm         B. 50mm         C. 80mm         D. 100mm16.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梯一经进入检修运行,应取消(D)。A. 正常运行控制    B. 紧急电动运行   C.任何自动门的操作D.A、B和C(14.2.1.3)17.乘客和载货电梯的(B)可不装设电源插座。(GB7588—2003,5.7.3.4,8.15,6.3.6;GB21240-2007,5.7.2.5,6.3.6,8.15)A. 轿顶处         B. 轿厢内         C. 机房内         D. 底坑18.曳引式乘客电梯如果轿顶设有轿厢安全窗,其尺寸不小于(C)。(GB7588—2003,8.12.2)A. 0.25m×0.50m   B. 0.30m×0.40m   C. 0.35m×0.50m   D. 0.35m×0.40m19.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不论钢丝绳股数多少,曳引轮或滑轮或卷筒的节圆直径与悬挂绳的公称直径之比应不(C)。(9.2.1) A. 小于30         B. 大于30         C. 小于40         D.大于4020.按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电梯驱动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B)的垂直净空距离。(6.3.2.3)A. 0.15m         B. 0.30m         C. 0.45m         D. 0.50m21.按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的宽度不超过 1.10 m,并且在出入口踏板或胶带进入梳齿板之前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60m时,自动人行道的名义速度最大允许达到(C)。(5.4.1.2.3)A.0.50 m/s         B. 0.75 m/s         C. 0.90 m/s         D. 1.00 m/s22. 按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在速度超过名义速度的(B)倍之前自动停止运行。(5.4.2.3.1)    A. 1.15             B. 1.2             C. 1.25             D. 1.423. 自动扶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设置(A)。(GB 16899,5.6.4.3)A. 扶手带入口保护装置   B. 驱动主机与驱动链轮之间的驱动链保护开关C. 附加制动器         D. 围裙板保护开关24. 按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工作制动器与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应优先采用(D)。 (5.4.1.3.1)A. 曳引传动元件    B. 三角皮带传动   C. 摩擦传动元件    D. 非摩擦传动元件25. 对于没有设置机械锁紧轿门的曳引式乘客电梯,井道内表面与轿厢地坎、轿厢门框架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不大于(C)。(GB7588-2003,11.2.1)A. 0.10 m     B. 0.12 m       C. 0.15 m         D. 0.30 m 26. 按GB 21240—2007《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直接作用式液压电梯防止坠落的措施有(D)。(9.5.2)A. 由限速器触发的安全钳   B. 破裂阀    C. 节流阀      D. A或B或C27. 按GB 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开锁区域不应大于层站平层位置上下的(A)。(7.7.1)A. 0.10m            B . 0.20m         C. 0.35m         D.0.40m28. GB 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杂物电梯轿厢底面积不应大于(C)。A. 0.6m2         B. 0.8m2        C. 1.0m2      D. 1.25m2    (1.4)29. GB 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杂物电梯额定载重量不大于(B)。    A. 250 kg         B. 300 kg          C. 400 kg         D. 500 kg    (1.1)30.GB 24804—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适用于(D)。A. 曳引式、强制式电梯                B. 液压驱动式电梯C.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D.A和B   (1.2)31.按GB 24803.1—2009 《电梯安全要求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规定,在任何指定的工作区域,都应提供容纳和支撑(A)及相关设备的重量的措施。(6.5.4)A. 被授权的专业人员   B.使用人员   C. 非使用人员      D.A、B和C32. 按GB 24804—2009《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规定,在用曳引式电梯轿厢有效面积如果不符合GB 7588—2003的要求,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D)。(5.8.1)A.减小有效面积B.仅限于由受过培训的使用者操作,并对在用电梯的预期使用进行有效控制C. 增加超载保护装置D. A或B33.按GB 24803.1—2009 《电梯安全要求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规定,运载装置地面和工作区域的地面应减少(B)的风险。(6.1.4)A. 剪切            B.滑倒、绊倒      C.挤压             D.坠落34. 按GB 26465—2011《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从轿门关闭之后开始计算,消防员电梯应能在(B)内从消防服务通道层到达最远的层站。A. 45s             B. 60 s           C. 90s             D. 120s    (5.2.4)35. 按GB 26465—2011《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规定,在消防员控制下可用于消防和疏散目的的消防员电梯除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D)的相关要求。(1.5)A. GB 7588-2003  B. GB 21240-2007  C. GB 25194—2010  D. A或B 二、问答题(共5题,第1题17分,第5题3分,其他每题5分,共35分)1、2015年7月1日,某检验机构两名检验员依据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对一台乘客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该电梯采用中分轿门,每个门扇都设有验证其闭合状态的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底坑深度为1.4m,在距底坑地面垂直距离为1.8m、距底层端站层门框内侧边缘水平距离为0.6m处的井道壁上,设置了一个符合要求的停止装置,在底层端站用三角钥匙打开层门后,人员可伸手触及该停止装置。未设置通往底坑的检修门。(1)请具体描述如何分别验证该电梯轿门每个门扇的电气安全装置是否有效。【参考答案】(5分;只要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但照抄TSG T7001附件A之6.9的检验方法只给1分。索引:电梯检验教材P221)配合人员在轿顶,将轿厢检修向下运行离开平层区(1分),检验员在层站处打开层门(1分),用隔离、拆除等方法,分别模拟轿门每个门扇的电气安全装置断开的情况(2分),关闭层轿门,操纵轿厢运行,验证电气安全装置的有效性(1分)。
(2)请具体描述如何验证轿厢紧急报警装置是否满足要求。【参考答案】(5分;索引:TSG T7001附件A之4.8及1号修改单)1)在接通紧急报警装置的正常供电电源时,验证对讲系统能否与救援服务机构、机房(或者紧急操作地点)通话(2分;不答“机房/紧急操作地点”的,不扣分);验证在启动对讲系统后,被困乘客是否需要再做其他操作,是否能保持通话状态;(1分)。2)切断紧急报警装置的正常供电电源,再次验证以上功能是否有效。(2分) (3)有人认为,该电梯的底坑仅设置了一个停止装置,不符合要求,应至少设置两个停止装置,以便检修人员在进入底坑时和站在底坑地面上均可方便操作。你认为该电梯底坑停止装置的设置符合要求吗?为什么?【参考答案】(4分;只要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索引:TSG T7001附件A之3.13)1)符合要求。(2分)2)因为停止装置设置在距底坑地面垂直距离为1.8m、距底层端站层门框内侧边缘水平距离为0.6m处的井道壁上,检修人员在层站处进入底坑时和站在地面上均可方便地操作到此停止装置。(2分) (4)该电梯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了永久性的标识线,标明了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装置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在底坑检验过程中发现,当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1)对重装置撞板高于标识线,请问对重越程距离是否符合要求?2)对重装置撞板高于标识线和低于标识线,分别会对井道顶部空间尺寸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3分。索引:TSG T7001-2009附件A之3.16(5))1)不符合要求(1分)。2)对重装置撞板高于标识线,会使井道顶部空间尺寸减小(1分)。(或答使顶部空间无法满足TSG T7001附件A之3.2项的要求也可)。对重装置撞板低于标识线,会使井道顶部空间尺寸增大(1分)。
2. 某有机房电梯曳引机的曳引轮防护装置如图1所示。 图1(1)图中构件1和构件2分别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2分。索引:GB 7588—2003,9.7.1)构件1用于防止咬(卷)入(1分)。构件2用于防止钢丝绳因松驰而脱离绳槽(1分)。 (2)不考虑防护装置的材料、尺寸、连接等因素,该曳引轮防护装置的设置是否符合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要求?【参考答案】(1分。索引:GB 7588—2003,9.7.1)符合(1分)。 (3)某检验员认为,该曳引轮未设置防异物进入绳与绳槽之间的防护,应判为不合格。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参考答案】(2分。索引:GB 7588—2003,9.7.1)不正确。(1分)按照GB 7588—2003之9.7.1的规定,对于设在机房内的曳引轮,只在钢丝绳进入曳引轮的方向为水平或与水平线上的夹角不超过90°时,应防护异物落入,而由图1可见,钢丝绳进入曳引轮的方向与水平线上的夹角达270°,如有异物落入会被钢丝绳挡住,因而可以不设防异物进入绳与绳槽之间的防护(1分,只要答出大意即可给分)。
3. 图2为某商场一台自动扶梯的扶手装置与商场二楼固定护栏(该护栏外侧悬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请依据GB 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判断图中所示尺寸A、B、C是否符合要求? 并具体说明A、B、C应当满足什么要求。 图2【参考答案】(5分。索引:GB 16899—2011 图A.2)三个尺寸都不符合要求(每个尺寸0.5分,共1.5分)。A应当不大于120mm(1分);B应当在80至120mm之间(1分);对于尺寸C,护栏应当高出扶手带至少100mm(1.5分)。 4. 图3是某交流双速电梯制动器控制电路原理图。该控制电路是否符合GB7588—2003关于制动器控制的要求?为什么? 图3 ZXQ-制动器线圈;ZXR-放电电阻;ZJR-限流电阻;SC、XC-上行、下行接触器;KDC-快速接触器;MDC-慢速接触器;YJ-运行继电器 【参考答案】(5分。索引:教材DT-1,P16)不符合(1分)。GB7588—2003规定: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2分)。该电路中的制动器线圈虽然是由SC(或XC)和YJ两个装置控制,但YJ是由SC(XC)控制,当SC(XC)发生粘连故障时YJ不能切断制动器电流,起不到“防粘连”作用(2分)。(酌情给分) 5.某检验员对一台按GB 25194—2010《杂物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制造,轿顶可进人的杂物电梯进行定期检验。相对于轿顶不可进人的杂物电梯,在对轿厢进行检验时,应增加什么检验项目?具体的检验内容与要求是什么?【参考答案】(3分。索引:TSG T7006附件A之4.3)应增加TSG T7006-2012附件A第4.3项防止轿厢移动装置(1分)。具体检验内容与要求是:轿厢应当设置机械停止装置以使其停在指定位置上(1分),并且在轿顶上或者井道内每一层门旁设置停止装置(1分)。 三、计算题(10分)某检验人员对一台额定速度为1.75m/s,额定载重量为1000kg的曳引式乘客电梯进行定期检验。该电梯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减速元件为作用在曳引轮上的冗余型工作制动器,由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触发。从维保单位提供的限速器校验报告得知,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动作速度为2.07m/s,下行电气动作速度为1.98m/s,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触发速度为1.95m/s。请根据GB 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计算验证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下行电气动作速度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触发速度是否符合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参考答案】(10分。索引: GB7588—2003,9.9.1,9.9.11.1,9.10.1)1)限速器动作速度下限为1.75×115%=2.01m/s(1.5分),上限1.25×1.75+0.25/1.75=2.33 m/s,限速器动作速度2.07m/s在此范围内(1.5分);下行电气动作速度1.98m/s小于限速器动作速度2.07m/s(1分);因此,限速器动作速度符合要求(1分),下行电气动作速度符合要求(1分)。(酌情给分)2)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触发速度下限为1.75×115%=2.01m/s(2分),而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触发速度1.95m/s小于2.01m/s,故不符合要求(2分)。(酌情给分)
四、综合题(20分)2015年6月10日,某检验机构的两名电梯检验人员对某地铁站出入口的一台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进行定期检验。请你根据下述场景,回答相关问题。【场景一】资料审查检验人员审查了该自动扶梯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等技术资料,得知该自动扶梯的倾斜角为30°,名义速度为0.50 m/s,名义宽度为1000mm,提升高度为4.5m。该自动扶梯依据GB16899—2011《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制造,上次检验日期为2014年6月29日,检验结论为合格。1、根据现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规定,哪几种情况需设置附加制动器?该自动扶梯是否应设置附加制动器?为什么?【参考答案】(6分,只要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索引:TSG T7005附件A之6.13及1号修改单)1)在以下情况下,自动扶梯应设置附加制动器:a) 工作制动器和梯级的驱动轮之间不是用轴、齿轮、多排链条或多根单排链条连接的(1分); b) 工作制动器不是符合规定的机-电式制动器(1分); c) 提升高度超过6m的自动扶梯(1分); d) 公共交通型自动扶梯(1分)。2)应设置(1分)。因为该自动扶梯为公共交通型(1分)。 【场景二】现场检验1、在对该自动扶梯的“防护挡板”项目进行检验时,现场状况如图4所示,请问该防护挡板是否符合要求?并请说明理由。 图4(图中:h=300mm,L=380mm) 【参考答案】(4分,只要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索引:TSG T7005附件A之3.4)不符合。(2分)按照TSG T7005附件A中3.4 的规定,防护挡板应高度不小于0.3m,但是本自动扶梯的防护挡板高度小于0.3m(2分)。(考生只要回答出防护挡板高度小于0.3m即可得2分;如仅回答“防护挡板未延伸至扶手带外缘下至少25mm”的,可得1分) 2、在对该自动扶梯进行“制停距离”项目检验时,测得空载制停距离为566mm,请判断是否符合要求?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4分,只要回答合理即可酌情给分。索引:TSG T7005附件A之10.3)符合(2分)。TSG T7005附件A之10.3 规定,名义速度为0.50m/s的自动扶梯空载向下运行时制停距离范围为0.20~1.00m, 0.566m在此范围之内(2分)。 3、请依据前述资料判断:(1)该自动扶梯是否需要对“梯级或踏板的下陷保护”项目进行检验?为什么?【参考答案】(2分。索引:TSG T7005附件A之6.7及1号修改单)需要检验(1分)。因为TSG T7005附件A之6.7项为定期检验时需要检验的项目;其中“★(2)故障锁定”为标有★的项目,按照TSG T7005的规定,对于按照GB16899—2011制造的自动扶梯,该分项也需检验(1分,酌情给分;未回答“★项也需进行检验”之理由的,扣0.5分)。(2)如果需要检验,判断该项目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参考答案】(4分。索引:TSG T7005附件A之6.7及1号修改单)不符合(2分)。因为梯级下陷保护装置设置的位置与梳齿相交线的距离(380mm)小于工作制动器的制停距离(566mm)(2分,酌情给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年电梯检验员试卷开卷

免责声明:电梯阁所发布的一切电梯相关软件、调试说明、图纸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用户发表,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硬盘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料,请支持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我们处理。

Mail To:diantig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