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阁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各型号电梯维修app点击投放广告新用户报道领金币点击投放广告点击投放广告
点击投放广告otis维修手册点击投放广告富士达故障代码计算器点击投放广告
搜索附件  
电梯阁 附件中心 电梯行业交流论坛 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前判定与实际电路的安全隐患: 129690021_1_20180409123916706.jpg

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前判定与实际电路的安全隐患: 129690021_1_20180409123916706.jpg

 

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前判定与实际电路的安全隐患:
由于各个时期的规范要求不同,在用电梯实际具备的安全性能也随之不同。虽然电梯检验结论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但因为不溯及以往的做法,各个时期的电梯的合格结论代表的安全性能也是不同的。同样一个检规,面对不同时期的电梯,需要对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再加上各时期的规范性文件对电梯制造、型式试验、检验等的相关规定,以及检验人员对检验要求的不同理解,使看似简单的电梯检验,变得错综复杂。
检验之前对检验项目和要求的取舍本人称之为对检验项目的判定。判定过程需要检验人员熟知各种电梯结构和各种文件规定,比如某检验项目根据哪个文件判断是该有还是该无,又根据哪个规范要求判断是该采取何种合格标准。由于文件规定、规范要求在不断升级变化,实际电梯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因此不同情况的电梯可以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不同的检验要求。然而我们往往只重视对试验后对结果的判断,却忽视了试验前对项目及要求的判定。试验前的判定错误,试验结果无论如何都是错误的,因此试验前的判定对电梯检验结果和检验质量有极大的影响。本文以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项目为例,对该项目如何判定进行探讨,同时也探讨一下该功能实际电路的安全隐患。
门回路检测功能及检验要求的提出和实施,正处于标准、型规、检规相继改版的时期,最早于2016年的型式试验规则中提出并实施,之后在2017年的检规第2号修改单里提出并实施,但是最早改版的标准却并没有提出相应的要求。该项目本应在下一版制造标准里提出,型规和检规的要求是提前了制造标准。但没有制造标准的支持,仅以试验项目或检验项目的方式来让电梯设置门回路检测功能,并无法让我们合理地理解该功能在整个电梯安全体系里是怎样的存在,以及如何与电梯其他安全功能相互融合。型规和检规作为安全技术规范,以总局公告形式发布实施,尽管高于标准,但也应出自标准。由于对该功能的实现以及检验要求的不同理解,使之成为电梯检验领域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判定之前,我们先要理清两个问题:
一、电梯需要满足哪些规范和文件要求,以及如何满足?
1、必须满足制造标准的要求。
制造标准对电梯安全提出的要求是最全面的,也是一部电梯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同时不限制厂家按照更高的要求或采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设计制造。我国现行电梯制造标准经历了87版、95版、03版及第1号修改单,87版可以忽略,95版的电梯还有在使用中的。判断电梯应该满足哪一版标准的依据是各版标准的实施意见,目前主要依据的实施意见:
(1)质检特函[2016]22号 特设备局关于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实施和过渡的意见
表1: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号修改单的实施
签合同日期
合同交货期或实际交货期
2016.6.30之前
2016.7.1之后
2015.7.15之前
旧版
旧版
2015.7.16之后
合同有约定
依合同约定
新版
合同无约定
旧版或新版
新版
该文件对于按照老标准生产的电梯有个备案的要求,但可操作性很不好。
2、应满足型式试验的要求。
型式试验规则自2004年起试行,经历多次改版,终于在2016年推出正式版。电梯整机、主要部件和安全装置必须提供样品通过型式试验确认后,才能进行量产。试行版的型规里有一张影响试验结果的配置变化表,正式版的型规里提出了需要重新进行试验的配置或参数变化清单,意思就是在样品和实际产品之间禁止出现这些被列出的变化。其它未被列出的变化是否允许,则应以制造标准为依据。
型规中有个很令人疑惑的概念,即样品和产品的“一致”。“一致”出现在两个地方,一是型式试验证书上的厂家声明,二是正式版中的“一致性核查”,但到底“一致”指哪些东西是样品和产品必须一致的,并没有更详细的解释。本文举例的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一不是现行制造标准提出的强制要求,二不是现行型规禁止变化的配置,那么如果样品具备门回路检测功能,而量产产品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似乎并不是型规条款里“应具备”三个字能解释的。本文假设量产产品与试验样品应同时具备该功能。
需要关注的实施意见是:
(1)质检特函[2016]27号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T7007-2016)实施的意见
表2:《电梯型式试验规则》(TSG T7007-2016)的实施
日期
2016.06.30之前
2016.07.01-2017.12.31
2018.01.01之后
型式试验证书有效版本
2012稿
(或之前版本)
1、试验执行TSG T7007-2016
2、检验时2012稿与TSG T7007-2016的证书同时有效
TSG T7007-2016
(备案电梯例外)
文中以备案过的电梯作为例外的唯一条件,个人认为很不妥。
3、应满足检规的要求
我国的电梯检规经历了两个版本、两个修改单,共一次大改版、两次小改版。检规是对电梯逐台进行验证的,检验不合格,电梯不得使用。由于目前规范不溯及以往的做法,面对按老标准制造的电梯,或按老检规检验的电梯实施检验时,即使执行的是最新版的检规,也必须对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进行取舍或改变,即本文所探讨的判定的由来之一。
检规改版了很多次,如果能坚持不溯及以往的原则,也应该不会有操作上的难处。但总有例外,往往每次改版都会有实施意见指出老版电梯必须整改的例外项目,这是检验前需要判定的由来之二。
顺便说说,868号文是最新版检规的实施意见,文中以告知日期作为执行检规版本的依据,个人认为非常不合理:
理由一:电梯出厂之后,其安全性能不会再有变化,而告知日期则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从出厂到告知之间,可能存在极长的时间间隔,老版电梯因种种原因等到开工验收时,规范可能已经发生改版。如果不溯及以往的做法在新检规中依然可行,那么如868号文中“旧版型式证书旧检规,新版型式证书新检规”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如前所诉,电梯出厂日期和型式试验版本已经决定了电梯应达到什么样的安全性能,而检验则应以电梯的实际安全性能来对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进行取舍,这都和电梯是什么时间告知、什么时间检验没有任何关系。如868号中尽管要求2018年1月1日起所有监督检验执行新版检规,但碰到老电梯总不能让它回厂重造、重做所有型式试验吧。
理由二:与前面的老电梯配新检规相对,868号文还存在一个新电梯配老检规的情况,因为新版制造标准和型式试验的实施都前于新版检规,有些厂家尽管已经按新标准和新型规制造产品,但在检验时有意提交老型式证书,意图减少检验项目和降低检验要求,人为造成对部分检验项目的选择性忽略。而在检规正文中,某些定期检验项目以是否经过新检规检验为条件界定是否需要检验,那么这些只经过老检规检验的新标准电梯,将始终按老检规项目和要求进行检验,即使某些本应该具备的安全性能实际不具备或不满足要求也被选择性不检验。这种制度性默许的存在,是本文探讨判定的由来之三。
需要关注的实施意见是:
(1)2017 质检办特函[2017]868号 质检总局办公厅关于实施《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6个安全技术规范第2号修改单若干问题的通知
表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6个安全技术规范第2号修改单的实施
监督检验
检验日期
告知日期
2017.9.30(含)之前
2017.10.1-2017.12.31
2018.1.1后
2017.9.30(含)前
旧检规
提交旧的整机型式证书,旧检规
提交新的整机型式证书,新检规
2017.10.1-2017.12.31
-
2018.1.1后
-
-
新检规
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
检验日期
告知日期
2017.9.30(含)之前
2017.10.1后
2017.9.30(含)前
旧检规
施工合同声明按旧检规即旧,否则,新检规
2017.10.1后
-
新检规
定期检验
检验日期
2017.9.30(含)之前
2017.10.1后
检规版本
旧检规
新检规
文中没有把备案作为例外的唯一条件,不知是意识到了备案的不妥,还是疏漏了。
二、应具备和应检验是什么关系
一台电梯的制造过程,先按制造标准设计,再由样品经型式试验确定型式后量产,再逐台经监督检验后投入使用,标准、型规、检规的执行本应是同步的。电梯的安全性能由制造标准和型式试验决定,型规的要求可以略高于标准要求,而检验的目的是验证电梯是否达到了样品的型式试验性能,检验时使用不同版本的检规不能、也不应该改变或降低电梯的安全性能。
但实际情况是,按照同样的标准或型式试验生产的电梯,本应具有同样的安全功能和同样的安全性能,但监督检验时采用旧检规可能比采用新检规少项目或要求低,即使将来用新检规定期检验,对这些缺少的项目和降低的要求也不再重新确认。因此电梯应具备的功能不一定应检验,同一天出厂的两台电梯,可能仅因监督检验时间的早晚,执行检规版本的不同,使某些检验项目产生完全不同的结论。甚至可能因为不检验,给厂家留下空子可钻。这是现行检规里极不合理的做法。
开始尝试判定
由前述可知,制造日期决定电梯制造参照哪一版标准,型式试验日期决定电梯依据哪一版型式试验规则,这两项决定电梯应具备哪种安全性能;告知日期、检验日期决定电梯检验执行哪一版检规,即应对哪些项目进行试验,这些都可能影响检验项目的取舍和检验要求的变化。还存在一种情况,即厂家虽然按新型式试验要求生产了电梯,却仅提交旧版型式试验证书。以门回路检测功能检测项目为例,影响检验判定的因素如下:
1、该功能因为不在现行制造标准里,所以可以忽略制造日期;
2、厂家提交的是哪一版型式试验证书;
3、检验或告知日期。
因此有了表4、表5。
表4:监督检验时,对门回路检测项目的判定
告知、检验
日期
电梯型式
试验版本
2016.7.1-2017.9.30
2017.9.30-2017.12.31
2018.1.1之后
2012版(无功能)
无功能,旧检规,无项目
无功能,旧检规,无项目
无功能,新检规,有项目,无法试验
2012版(有功能)
有功能,旧检规,无项目
有功能,旧检规,无项目
(只能提交新型式证书,同下格)
TSG T7007-2016
有功能,旧检规,无项目
有功能,新检规,有项目,需试验
有功能,新检规,有项目,需试验
  
表5:新检规定期检验时,对门回路检测项目的判定
检验日期
电梯型式
试验版本
2018.9.30之前
2018.10.1-2018.12.31
2019.1.1之后
2012版(无功能)
旧检规监督检验,
无功能,无此项
旧检规监督检验,
无功能,无此项
经新检规监督检验,但无功能,无此项
2012版(有功能)
旧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无此项
旧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无此项
经新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需试验
TSG T7007-2016
旧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无此项
经新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需试验
经新检规监督检验,
有功能,需试验
其实对于门回路检测项目,定期检验时,只需要查看上一年度检验报告,如果是旧版检规的监督检验报告,或者是新版检验报告无此项的,都可以是无此项,上一年度试验过的,当年才需要试验。这是该项目定期检验时的快速判定方法。
由表5能看出,电梯定期检验报告中的无此项其实可以有很多含义。
其实电梯检验的难处不在检验项目如何试验和如何判断结论,难的是制度的多变带来的选择困难,每一个检验项目涉及哪些规范,经历过哪些变化,针对哪些不同时期的电梯,有哪些不同的检验要求,更有哪些例外等等,这是隐藏在检规后面的规则,我们可以深入探讨这些潜在规则对检验带来的影响亦或带来的隐患。

回头再探讨门回路检测功能的缺陷如下:

隐患一:具有功能而不试验
电梯是否具备门回路检测功能,并不取决于厂家提交了什么型式试验证书。定期检验时,仅当该电梯经过新检规监督检验的,该项目应检验,因此只有那些即提交新版型式试验又按新检规监督检验的电梯,定检时才需要试验。而按旧版检规监督检验的电梯,即使设置了类似功能的,也始终无需确认其功能。
电梯检验项目的试验,目的不仅是确认其能达到要求的效果,也是确认其未使用被禁止的做法。比如门旁路功能,对其试验不仅是确认其能旁路门开关,还需要确认它没有同时旁路层门和轿门开关。如果电梯本身设置了旁路功能,却因提交旧版型式证书,按旧版检规监督检验,就一直不去验证其功能,势必留下安全隐患。
因为型规的要求已超过了制造标准,电梯整机合格证上仅声明符合制造标准已不足以反映其实际的安全性能,我们要求很多安全保护装置上要有型式试验标志,为什么整机上却不用反映其型式试验证书版本呢。
隐患二:不满足标准要求的电路
现有的常见门回路检测电路,大多采用大封线模式实现(如图1)。检测原理是当电梯开门后,短接K2,如果门开关被短接,则有电压信号反馈到X9,从而实现检测功能。该模式电路有两个缺点:
1、无法检测出被单独短接的门开关,只有某楼层所有开关同时被短接时,才能检测出来。这个特征被很多人争论,正方认为即使有开关单独被短接,也无法使电梯启动,因此该模式能达到保护的作用。反方则认为型式试验要求是对单独开关的检测而不是大封线的检测,因此该模式不能满足型式试验的要求。
本人更趋向反方的观点,不能容忍任何开关被短接情况的存在,否则门扇上设置那么多开关都白费了。容许单独门开关被短接,就是降低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2、标准只允许“门开着情况下的平层和再平层控制”、“紧急电动运行控制”、“对接操作运行控制”三种特殊情况下,电气装置可与电气安全装置并联,其中显然并不包括“门回路检测”。研究电梯的电路后,本人发现这种大封线模式的门回路检测电路,其实都是几乎完全地利用了开门平层电路,仅在门回路中多了一路检测反馈点。如果被检电梯并没有设置开门平层控制功能,那么理论上就不允许图1中K2在任何时候短接门回路。这个电路不能认为是一个满足要求的、完整的门回路检测电路,它能起到的作用只是在开门平层运行时顺便检测一下有没有大封线。
图1:大封线模式门回路检测原理图
隐患三:被忽视的机械风险
如前所述,大封线模式的门回路检测无法检测单个门开关被短接的情况。而标准中设置门开关的意义并不仅仅是阻止电梯的启动,其更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于验证门扇锁紧和闭合的机械状态,如果容许门开关被单独短接,就等于容许门锁未锁紧和未闭合,等于无视标准中关于门扇的安全要求,等于降低了电梯的安全性能。
因层门未被锁紧,而使乘客跌入井道的事故还嫌少么。不知道传闻中的风险可接受,是否也包括层门未锁紧等所带来的风险!

电梯门回路检测功能的检验前判定与实际电路的安全隐患: 129690021_1_20180409123916706.jpg
免责声明:电梯阁所发布的一切电梯相关软件、调试说明、图纸等资料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用户发表,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硬盘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资料,请支持正版,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我们处理。

Mail To:diantige@126.com


关于我们|标签|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itemap|电梯阁 ( 鲁ICP备10201653号 )

GMT+8, 2025-8-4 04:16 , Processed in 0.25847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电梯阁

Copyright © 2017-2025. 电梯阁论坛.

返回顶部